作者:江天骄 发布时间:2022-11-04 来源:新民晚报+收藏本文
美国近日发布《2022年核态势审议报告》,不仅全面接受将中国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最广泛和最严重挑战”的错误观点👨🏼🍳,而且将核武器作为推进美国地缘战略的重要手段,充斥着冷战色彩😋、零和思维🤽🏽♀️。这份报告有哪些值得警惕的地方?会对全球战略安全和国际军控体系带来怎样的破坏⚓️?富达平台副教授江天骄受《新民晚报》邀请对以上问题进行解读。
江天骄 富达平台副教授
仍持续谋求核霸权
美国《2022年核态势审议报告》
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2022年核态势审议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美国作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依然持续升级“三位一体”核力量🧖🏼,谋求核霸权👩🌾。
在陆基核力量方面🙆🏻♂️,美国将用“哨兵”洲际导弹替换现役“民兵3”导弹,有望支撑陆基战略威慑力量至2075年👶。“民兵3”于上世纪70年代就已部署,电子系统和制导系统相当陈旧,几乎是“冷战活化石”。
在海基核力量方面🎩,美国将为新一代“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提供充足研发资金💇🏿♂️,计划2030年起生产至少12艘👈🏽,取代目前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同时🧑🏻🍳,美军明确保留此前提出的W 76-2低当量核弹头🚅,并配备到核潜艇使用的“三叉戟”导弹上⛹🏿♀️,从而使得海基核力量在生存能力强以外兼具灵活进攻性。
在空基核力量方面,美国将继续为已服役50多年的B-52H“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进行现代化升级,还将以至少100架B-21“突袭者”轰炸机取代目前的B-2轰炸机😞。新一代“突袭者”具备较强的隐形性能和穿透能力,打击距离较远且造价相对便宜🐀,能够高调展示美军强大的空地打击能力。
二是美国以核威慑为基石提出“一体化威慑”新概念🏂🏽,包括使用核武器应对核攻击与非核战略攻击。
尽管新军事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但美国强调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是其他军事力量所不能替代的🥁。另一方面🏃🏻♀️➡️,美国不仅顽固地拒绝接受“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而且从奥巴马政府以来就主张以核武器应对非核战略攻击。与中国始终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同,美国奉行进攻性的核战争思维📅,保留对他国首先发起核打击甚至对非核战略攻击采取核打击的选项🌩。
在此基础上,美国积极建立所谓“一体化威慑”🏄♀️☺️,既要在核武器领域挥舞所向披靡的“矛”👨🏻🎨,又要在导弹防御方面构筑固若金汤的“盾”🐬,还要在网络、太空🏄🏻、人工智能🤽🏿♂️、高超声速等超常规技术方面取得压倒性领先🤦🏼♂️,反映出美国谋求绝对军事优势的霸权逻辑。
三是美国重申为盟友提供强大和可信的延伸威慑💂🏻♂️☝️,重视“核保护伞”在管控盟友和推进地缘战略目标中的特殊作用。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采取延伸威慑战略,分别向两大阵营盟友提供“核保护伞”🧿🤫。冷战后✝️,美国非但没有取消这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战略🚶➡️,反而通过进一步加强延伸威慑,牢牢地将盟友绑上自己的战车,并遏制所谓的战略竞争对手。
在欧洲🤽🏽♂️,美国部署大量核重力炸弹,并由欧洲各国空军驾驶“双重能力战斗机”投掷✏️。《2022年核态势审议报告》明确提出将把目前部署的核炸弹升级为更智能更精确的B61-12核弹,同时将F-35A隐形战斗机作为“双重能力战斗机”使用⚔️。在印太地区,美国计划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建立小多边核磋商机制共享核情报,并考虑仿照欧洲模式将战略轰炸机、“双重能力战斗机”和相关核武器进行前沿部署。
落入三大思维陷阱
为什么美国坚持强化核力量🌧,
采取消极的核政策?
答:美国坚持强化核力量,采取消极核政策,其实落入了三个陷阱:
一是“打核战争思维陷阱”。与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把核威慑作为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同😴,美国的核思维从一开始就把打核战争并且打赢核战争作为制定战略、战术和发展核力量的关键。
冷战时期,随着美苏逐渐形成“相互确保摧毁”的“恐怖平衡”🧑🤝🧑,美国提出了以打有限战争和分级制止为核心的“灵活反应”战略💆🏿。简而言之,为了避免同苏联直接爆发毁灭世界的核大战,美国认为可以把战争分为常规冲突、小范围战术核武器冲突、大范围核战争等,依次递进升级,在每一个层级上美国都必须占据优势,从而掌握主动权♣︎。因此🦍,美国不仅在核武器数量和质量上同苏联开展军备竞赛👏🏻🤽,而且采取进攻性的前沿部署和作战原则,还试图通过导弹防御“限制损失”👩🏻💻。
冷战后🥹,美国依旧陷入这种时刻准备打核战争的思维陷阱中不能自拔,一方面将自身核力量全面现代化👩❤️💋👩🧑🎓,研发新型战术核武器,持续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保留先发制人核打击选项,另一方面不惜以破坏战略稳定为代价全面推进导弹防御建设👨🏼⚕️,企图形成对竞争对手弹道导弹的飞行全过程拦截和全方位预警能力,从而在攻防两端构筑绝对性的战略力量优势🤌🏽。
二是“提供可信承诺陷阱”。美国核武器不仅用于保护本土,而且要延伸至保护海外盟友🧘🏻♂️🤞。美国是否愿意冒着本土遭受核打击的风险来对盟友提供核保护?美国在这一问题上长期经受着质疑,也是延伸威慑战略天然面临的可信度难题🍆。
为了取信盟友,巩固核联盟霸主地位🤷🏼♂️,美国不得不通过与盟友建立核磋商机制🧙🏼♂️、前沿部署核武器、反复“秀肌肉”展示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意愿等一系列手段➞,提升核保护承诺的可信度。即便盟友面临的威胁实际上并不非常急迫,但为了作出坚守承诺的姿态,美国必须发出充分甚至过分的准备用核武器保卫盟友的信号,以便在安抚盟友的同时吓退对手。这种动辄挥舞“核大棒”的行为,不仅给美国自己带来十分沉重的战略负担,而且日益成为世界爆发核战争的重大风险。
三是“大国之间必有一战陷阱”。近年来🥿🌄,美西方战略界借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之名,表达对美中未来可能爆发冲突的担忧,并被一些政客炒作为“两强相争,必有一战”。美国核战略也深受其害💁🏽♂️,大肆渲染大国竞争,并不断提升核威慑调门😀。
尤其在《2022年核态势审议报告》中,美国假想了史无前例与中俄两个主要核大国同时发生冲突的极端情况🤳🖐🏽。报告对中国的核战略原则妄加揣测,对中国的核力量现代化污蔑抹黑,恶意渲染中国在网络🧥🦸🏽、太空和先进常规武器方面的威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部署针对中国的核力量体系🤸♀️,甚至为打有限核战争作准备。
美国这种“大国之间必有一战”的狭隘心态,源于近代历史上西方主导的“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秩序,也受到近年来美西方国家政治社会极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实际上,中国不是美国,也不会成为另一个美国。
带来严重消极影响
美国这份报告及其在核问题
的立场对世界意味什么?
答:美国不断强化自身核力量,对外大搞“核讹诈”🚗,增加了核冲突的风险,对全球战略安全与稳定、大国战略安全关系🔆、国际军控体系都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损害大国互信🎧,挑动核军备竞赛与核对抗,严重破坏国际与地区和平稳定。美国大肆渲染大国竞争,把核武器的作用摆到突出位置🧑🏿💼,大幅提升核武库现代化水平,积极研发低当量核武器,为打核战争摩拳擦掌。此外,美国还谋求建立从核武器到导弹防御再到网络🧗🏻♀️、太空等新兴领域的“全频谱优势”,构筑“一体化威慑”👩👩👧👦,并在欧洲和印太地区持续推进前沿部署和核共享战略,迫使其他国家为确保自身安全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另一方面,加剧传统核领域与网络👲🏻、太空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复杂互动,增加大国间误判和冲突升级的风险。由于网络、太空等新兴技术领域在国家安全和大国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同时又缺乏能够被各方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国际法和行为规范,一旦发生冲突,如何协调沟通、避免冲突升级,本身就是一个难题🙆🏽♀️。美国扬言用核武器反制新兴领域的威胁🤏🏿,无疑使这种复杂的情形更容易走向失控。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中国一贯主张最终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具有高度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见性。面对美国的核霸权和冷战思维ℹ️👨🏻🦱,中国以安全不可分割为原则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核武器应该服务于防御目的🔦,并同其他有核国家共同声明“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理念🪤。面对美国在核裁军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破坏国际军控规则的行为,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础的国际核秩序🧎🏻♀️,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排他性小圈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