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立坚 发布时间:2022-11-20 来源:财经午间道+收藏本文
2022年10月份
中国重要宏观经济数据先后已全部公布,具体如下:
中国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0.5%🤝,预期1%,前值2.5%8️⃣👨🏿🚀;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预期5.2%🛍,前值6.3%✳️📣。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8%♞,预期5.9%🕉👩🏻🌾,前值5.9%👒;10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5%,预期5.5%,前值5.5%;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7.9%、4.7%🚭,均与上月持平。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71459亿元,同比5.8%,比1-9月回落0.1个百分点🥷🏽。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8%;其中👃🏽👁,住宅投资86520亿元,下降8.3%。10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2%🦵🏿,1-10月同比增长3.8%🤽🏿♂️。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预估为8000亿元,前值为24700亿元。10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8%👩👧,预估为12%,前值为12.1%。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预估为16000亿元,前值为35300亿元。10月CPI同比上涨2.1%🧩,预期2.4%🤘🏿🙆🏽,前值2.8%🌇。10月PPI同比下降1.3%,预期为下降1.5%,前值为增长0.9%。
如何解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如何?富达平台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第一财经广播《财经午间道》栏目邀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下文由发展富达平台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成,并经孙教授修改补充💇♀️,供读者参考📳🫱🏿。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收听采访音频🖐🏽。
Q1: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0%(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3%。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具体来看,10月工业方面有什么亮点🤔?
孙立坚🦵🏼:近两年来🦵🏿,工业产值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发力点,改变了过去服务业占比较高的特点。并且🫅🏽,今天我们的工业生产也不是简单地靠量的扩张带来效益,更多的是增质提效👮🏽♂️,工业产业增长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等产品就能看出,绿色和智能这两个“双轮驱动”的赛道如今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动能👨🏼💼,既起到了稳增长的支柱作用👩🏿🎤🧔🏽,又实现了质的提高,这是此次数据的一个亮点。
Q2: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1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6575亿元🧑🏿,下降0.9%🔠。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75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23702亿元☎️,增长0.5%。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国家促销费力度较大,为何提振效果有限?
孙立坚:消费的复苏和提升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市场活力的关键。现在我们刺激消费政策的杠杆效应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主要考虑到一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疫情的问题,疫情影响了部分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了我们正常的工作和就业的环境,这就使得大家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发生变化。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刺激性政策,让政策红利作为消费支出的依靠,但是大家还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收入下降在做预防性的储蓄🍷,消费的意愿还是不够强烈。
第二,刚才也提到我们的制造业出现了增质提效的亮点,但是,它对于传统制造业的辐射效应和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我们还需要更好的溢出效应🦢。我们要寻找到普惠的路径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进来,实现收入的普遍增长从而带动消费🚋。如果只有高科技赛道出现收入增长的话🙋🏼,它对于消费的敏感度较低,只有带动收入基数低的群体普遍实现收入增长,并且改变其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才能带来更为明显的消费的动力和活力🏯。
所以,未来我们管理好供应链🚈,做好对外部复杂环境和疫情情况的预防👨🏿🦰,再加上我们的政策红利,就能够有效地提起大家对未来预期的信心,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形成合力,让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就有望提升消费信心👱🏽♀️、扩大消费场景。
Q3: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7145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8413亿元🚴🏿♀️,同比增长1.6%。从环比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2%。投资方面🧡,有哪些亮点?房地产投资有哪些变化?
孙立坚:政策的实施存在时间上滞后的问题,不能马上反应在市场的表现上,另外还有一个关键是,我们的收入不光来自于就业和劳动的赛道,还来自于金融市场🤵🏼♀️。房地产的双重属性在过去表现得非常明显,如果现在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不能很好地软着陆🕗,或者是过去过度加大的杠杆给今天带来了债务负担,让它的消费属性在未来也不能很好扩展,那么在今天这样一个过渡的阶段🤼🦝,也就是房地产的消费属性回归的过程当中👨🏼🌾,我们更多面对的还是存量留下的债务负担,以及对房地产增长的预期判断的下调,从而造成现在整个房地产业投资活力的不足,呈现这样的市场交易疲软的结果🚴🏼♀️。
但我们刚才也见到,因为工业产值有非常好的政策红利的支持☘️,以及后面将要讲到的进出口也反映出这样的特点,我们的固定投资在工业产出渠道上的释放,就让大家有信心去投资。包括政府产业政策的规划和改善民生的政策红利,也给高科技和民生行业提供了较大的支持🍜🐘,这也反映在今天固定投资的结构变化之中。
Q4:
1-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6165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197113亿元🤦🏼♂️,增长13.0%;进口149053亿元,增长5.2%。由此可见,我国贸易结构出现哪些变化➾?
孙立坚: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海外的通胀和发达国家的加息,导致发达国家最主要的金融赛道上的财富效益萎缩🌹,这就影响到他们的进口需求,即使我们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也难以避免出口订单数量的减少🧑🏿🎄。另外一点是价格效应🚢,发达国家的加息带来了汇率的升值,那么以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物👍🏼,我们就出现了汇率的贬值,按常理来讲,汇率贬值造成的交易条件恶化是需要通过扩张数量来解决的。但是♞🔣,扩大出口受到加息阻碍,而我国汇率贬值又使得我们单位出口获得的收入降低,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影响了我们目前出口的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转而通过不断开放市场🩹,以进口的方式带动经济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海外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供应链的合作关系🪳,海外企业的投资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国内资源成本上升的瓶颈𓀋🍫,同时,他们也将很多需要组装的部件元素委托给我们国内的企业,为我们带来了订单需求。而且这些订单不再是通过过去的货物贸易🤴🏽,而是通过服务贸易形成的,我们现在更多地用自己的产品来替代过去的加工贸易,哪怕只是简单的货物出口🔃,也是靠我们自己的技术和供应链来完成。
服务贸易的出口将成为我国作为大国的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虽然这方面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些其他的数据🎣,像高科技的产出投资对服务贸易的贡献就非常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海外复杂政治环境的影响,也改变了过去我国企业两头在外的模式🧑🏽🦱。在目前现在全球经济下行的环境中,海外老百姓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疲软,所以对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中国产品有更多的需求。所以,我国民营企业在制造业的赛道上仍然保持韧劲✢,依然保持着出口的稳定,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Q5:
10月份中国经济恢复情况如何?接下来中国经济复苏预期如何👶🏿?
孙立坚:中国今天为世界关注的,是我们拥有的非常重要的三张好牌:第二代人口红利🙅🏻,顶层设计和中国头部企业的先发优势🤸🏻♂️。
中国过去的人口红利从劳动力市场转向消费市场,经过这四十年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呈现出一种“二元结构”的增长模式🏋🏼♂️。我们大多数老百姓除了温饱消费以外,有能力做温饱消费以外的支出,尽管他们的收入能力还是限制了其对商品和服务的选择✴️,但是中国平台经济的崛起,恰好解决了线下消费成本上升的问题➛,从而提升了大众的购买力👍🏿,扩大了商品的选择范围,所以,平台经济带来了流量消费这一新的特征。平台经济释放的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收益,这批主要交易对象虽然消费额度有限,但是他们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效应𓀕,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我们的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并且,在大家习惯数字经济的消费模式之后,庞大的消费数据可以为未来定制化的数字科技提供大数据的支持,有了这些底层大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科技就可以进一步的充分发展。
另外🔳,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提升,也主要体现在很多前端企业创造了自己的先发优势,他们在几个突出的赛道上具有了鲜明的核心竞争力🕺🏻,这甚至让很多发达国家都选择来学习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营之道。
再加上中国政府实施“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例如新基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方面的发力,让高质量的供应端能够不断满足了我国沿海城市高净值人群对质的需求,使得我们二元结构的消费市场和我国尚还不充分不平衡的供给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匹配,这有利于中国未来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释放出巨大的红利。新的人口红利、企业的先发优势和中国顶层建设形成的合力👩🏽🦳,给未来的新赛道带来了非常多的机会。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三张好牌打好,形成良性的内循环和外循环👨👩👦👦,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未来收入的增长,也能提振我们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三张好牌不断放出政策的红利,它们的凝聚力非常强🧑🎨,以一种叠加效应去对冲全球出现的三大冲击🐻,也是我们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现在追求“稳中求进”👩🏿,在“稳”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合理地保增长💁🏼🅿️,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传统优势,而是要在这个“稳”的环境中继续寻找增量的突破,尤其是企业的PPP模式(即反映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要合作共赢👩🏻🦲,而不是在局部领域出现替代🙌🏽。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好这些堵点痛点问题👶🏻,那么中国经济自我循环和克服困难的韧性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这也能让外循环根据我们内循环质的提升来开拓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