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亦林 发布时间5️⃣:2021-11-15 来源:富达平台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摘要
根据两国外事部门的官方确认🦕,中美两国领导人定于北京时间11月16日(周二)上午举行视频会晤🧒🏼,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在此前,两国也已经在各种国际多边场合释放了一定的合作信号。各界对这场重磅的领导人视频会晤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展望,核议题🏉、中美贸易、台湾问题和北京冬奥会等议题将有可能被纳入会晤的议程之中。
良好开局?虚拟峰会前的气候合作铺垫
与此前的中美高层会晤类似的是🏌🏿♀️🔝,在本次两国领导人视频会晤之前🐦,中美双方在国际场合上已经在姿态和实质上释放了大量善意信号。
最令人关注的是中美两国本周三(11月10日)在英国格拉斯哥COP26(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26次会议)上达成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该宣言回顾了《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变暖努力限制在1.5度之内的减排雄心🚣🏿♀️,在甲烷控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议题上达成了协议🧑🏽🌾。
各方都对两国领导人会面前能够在气候合作领域达成共识,普遍给予“出乎意料的声明”或“惊喜”这样的评价💍,美国气候特使克里也强调两国在气候议题上“共识多于分歧”。《悉尼先驱晨报》相关分析指出,中美的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可以视为“突破性进展”,虽然中美并未在减排和加速淘汰燃煤方面列出时间表,但也推动了两国之间对于清洁能源、脱碳和电气化方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分享🚴🏻👩🏽🦳。
根据《华尔街日报》分析称,对许多观察家来说,具有双重政治考量的气候协议本身并不鼓舞人心♖,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气候合作的背后都有着明显的国内政治诉求,但却释放了中美关系解冻的最新动向。前美国能源部官员🧑🏽⚕️、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中美项目创始人戴维·桑达洛(David Sandalow)表示,虽然仍有诸多极其困难的议题困扰着两国关系🌩,但气候合作为虚拟峰会创造了良好、积极的环境,以表明两国可以找到共同点📼。
拜登在COP26 会议上演讲👱🏻♂️,图源🌬:盖蒂图片
在这份联合声明发表的前一天🧛🏿♂️,恰逢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年度晚宴召开。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出席并宣读了中国领导人的贺信,在贺信中👩🚀🍪,中国最高领导人强调👨🦯➡️,“中方愿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同美方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应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全球性挑战,同时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而美国总统拜登也同样致贺信称,“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到解决气变危机的现实威胁🤲🏻🚇,美中关系具有全球意义🧑🏼✈️。解决这些挑战和抓住诸多机遇需要国际社会更广泛地团结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建设一个安全、和平、充满活力的未来。”
此外,根据VOA的报道,在最近结束的APEC会议上,中美领导人也共同支持了今年APEC会议关于从新冠疫情中走出🧢、恢复世界经济的共同宣言👷。
“重归正轨”?首次会晤的议题前瞻
事实上😯,中美两国领导人何时举行首脑峰会一直广受期待。此前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名誉会长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在接受中国学者白重恩访谈时就表示👩🏼🍳,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过去打交道的经历是“我们从未有过的宝贵财富”🤔,应该尽快地安排双方领导人进行首脑会晤👷。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中国问题专家维克多·谢(Victor Shih)在接受CNN采访时也表示,双边峰会对两国关系重回正轨而言是一个初步的信号。
虽然此前外界预测的两国领导人在G20罗马峰会的会晤没能实现,但在2021年结束之前,双方领导人能完成会晤也算是让关注中美关系的人都长舒一口气。目前看起来⛹🏻,美方对于双方关系的定位🙋🏽,仍然着眼于竞争关系🆘。不过,美方强调要负责任地管控竞争关系🏊🏿♀️,其执着于竞争关系的定位🤳🏽,显然要避免产生冲突的意向🌖,而是强调越是深度的竞争🙎🏽♀️,就越要有深度的外交🛳🫸🏿。
白宫新闻秘书Jen Psaki回应记者提问,图源🦶🏿:彭博社。
目前官方没有公布视频会晤的具体议程,白宫新闻秘书在新闻发布会上也在不断降低公众预期,并称视频会晤后可能不会发表联合声明,但从媒体的吹风中仍能对一些可能的主要议题进行预估。
(一)已确认管控的分歧:核议题
针对这类议题👀,外界普遍认为两国将适当地讨论双方所具有的不同立场,并避免分歧变为冲突🤞🏽👎🏿。据路透社报道,由于此前中国成功试射了超音速导弹并且将扩充核武库纳入了议程,美国五角大楼紧急调整了对中国核弹头情况的评估🙌,并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里表达了对未来中国核武库扩张对担忧。路透社估计👲🏽,拜登很有可能在视频会晤中将核武器管控🦷、双边核武器对话纳入议程🪂,作为其“避免冲突”的一部分♍️。而对于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中美在事实上有着共同利益的议题,也同样可能作为改善关系的一部分被两位领导人再次强调,因为管控分歧的本质在于双方虽然仍处于所谓的战略竞争关系🆓,但不至于形成冲突👰🏿♀️🐈⬛。
(二)悬而未决的议题🙋🏿:中美贸易走向
此外,中美两国一直悬而未决的贸易问题也有被认为会重新摆上领导人的谈判桌🧉。根据Politico报道☎️🤦🏼♀️,由于中国在商品采购上离达到美国预期目标仍有差距,在白宫内部,对于关税问题已经让核心团队有所分化👐🏿。10月底,美国国家安全助理沙利文要求对受到中国政府支持的关键产业加征关税,但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戴琪认为在做出任何关税调整之前应该给中国谈判💚、对话的时间🏃♀️。拜登团队最终接受了戴琪的建议,延期了这一关税加征计划🧑🎨。Politico的中国观察人士认为,这次中美首脑会晤可能会促使双方达成一个缓解贸易摩擦的框架。
而在解决贸易问题的基础上🪝,不排除两位领导人就美国对中国公司的制裁进行讨论的可能♟。不过相比起贸易问题💁🏼,制裁问题涉及更广——尤其是涉及到沙利文所负责的国家安全问题时💪,美国的态度可能更加强硬,双方谈判的余地也就更小。
根据《科技与商业》(Technology and Business)报道,就在双方即将进行双边会晤前几天,拜登签署了一项立法阻止华为和中兴等公司从美国监管机构继续获得新设备许可证🚵🏼♂️😶🌫️。除了华为和中兴,包括海能达通信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公司和大华科技公司在内的中国公司也被这一法案列入了制裁名单之中。在元首峰会开始之前做出这一姿态,不难想象🍿,即使讨论解除制裁和实体名单问题能被摆上谈判桌,想在实质层面有所改进难度依然不小。正如美国商会执行副主席迈伦·布里连特 (Myron Brilliant) 所言,“双方的政治限制意味着对这次峰会的期望应该是适度的”👷🏿♀️,如果能缓解双方关系的紧张局势就是胜利🧑💼。
美国国家安全助理沙利文,图源🤶:美联社。
(三)关键性议题👩🏿⚖️🚕:台湾问题、北京冬奥会、人权等
此外,针对台湾问题的讨论将成为中美领导人会晤时的重点问题。一方面🏄🏼♂️,美方继续其“战略模糊”的策略🤱🏿。10月21日拜登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旦台湾受到中国大陆的攻击💄,美国将“承诺为其提供防御”;国务卿布林肯在G20受到记者追问之后也做出了美国将设法支持台湾防御的回应,同时在与王毅外长的会面中将中国近期在台海的行动列入“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清单🤛。另一方面🌘,美国也在国内的舆论压力下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此前美国官员承认美国的一支特种部队一直在台湾训练军队,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中国而言,捍卫台湾主权、要求美国停止干涉台湾是立场红线;对于美国而言,阻止台海现状被打破也是其利益所在。此前的高层会晤中,关于台湾问题的讨论双方争执不休,两国领导人很有可能在这次视频会晤中更加坦率地交换意见、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其次🎵,北京冬奥会议题也引起了外媒分析人士的兴趣。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而七国集团近期在会晤中仍然在讨论以“人权”理由抵制北京冬奥会,这种抵制表现为相关国家仍然派出运动员参赛但国家政府首脑不出席。根据CNBC援引的消息称,中国领导人有可能会当面邀请拜登出席2022年2月的北京冬奥会。毫无疑问,对拜登而言这将会是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当面拒绝邀请,就意味着主动搁置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而如果接受邀请👨🏽⚕️,则很难在西方盟友那边“交差”📮。
此外,根据Politico的消息,美国国内——尤其是国会可能会施压拜登在新疆问题👩🏼🍼、香港问题等中国内政问题上展现得“更加强硬”——即使他们并不期待实质性的成果🔟。拜登的选择可能取决于最终会晤的过程是否公开,如果视频会晤需要公开给美国民众,那拜登可能不得不“走过场”式地重提上述问题。
总结而言,无论最终双方会晤成果如何,中美关系经过了多轮高层接触之后,战略竞争基调尚未撼动之前已经着手在管控分歧方面日渐成熟,甚至在实质层面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南华早报》援引内部消息称,两国已经原则性同意在未来放宽对学生签证的限制。至于更广泛的出入境放开政策,目前美国疾控中心2021年11月10日更新的最新政策显示👭🏼,已经放开了非美国公民/移民等国际旅客的航空限制,在接种已接受的新冠疫苗的情况下、持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可搭乘航班赴美,而各界对中国的出入境政策仍持较为保守的观望态度🍉。至于这次双方首脑视频会晤是否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目前不得而知。根据目前疫情在欧洲的反弹情况,以及中国的抗疫国情⚙️🏌🏿,中国专家对于明年下半年前出入境开放持谨慎的态度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