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立坚 发布时间:2024-06-23 来源:国际金融报+收藏本文
2024陆家嘴论坛于6月19日至20日召开。本次论坛主题定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设有8场全体大会🌮,议题涵盖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解读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特邀请富达注册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全景式剖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缘由,探讨其提升能级的发展条件⛩、核心要素,以及具体的实现路径和方法。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在于统一大市场,统一大市场的活力在于内外双循环,而内外双循环的发展动能在于新质生产力。”孙立坚强调,新质生产力和统一大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这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的保障🏌🏿。
明晰手中的牌🪹,再打出一手好牌🕐。对于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而言,要达到宏微观的有机统一🙎🏿♂️,孙立坚认为,必须要重视和构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金融强国背后是金融安全的需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肩负金融强国的重要使命,需进一步提高能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要求我国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把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新的突破,努力缩短我国国际货币地位与经济地位之间的差距。
“长期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使命🦩,与人民币国际化是保持一致的。”孙立坚指出🟥,即对标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的开拓,吸引更多外国企业和消费者,丰富业务使用场景。
伴随经济体量的日益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却尚未建立起与贸易体量相匹配的本国货币跨境使用比例🖖🏿🟠,相对缺乏跨境业务定价权及话语权。
过去一段时间,全球贸易的兴旺发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动能🚎。发达的国际贸易中心,拉动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同步带来巨量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而带动国际金融中心的欣欣向荣🏎。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此前发展时机尚未成熟,相对缺乏跨境货币话语权🔡,因此跨境贸易业务量越大,美元积累得越多,却在不断强化美元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种局面的扭转刻不容缓🗝,具有较强的紧迫性。”孙立坚呼吁,必须解决人民币跨境使用问题🫃🏽🏋🏿♂️,来匹配我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活力要求🤟🏻。
当前🎣👩🏼🍳,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增长新引擎➛、贸易升级新标志。
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其发展空间还可进一步扩大👨🦳。在孙立坚看来📎,从“量”到“质”进阶🏀,这便需要三大驱动力持续发力。
具体来说,一是上海要打造全球科创中心。如没有科创中心👨🏽🔬,便还得依靠海外技术来支撑国内贸易,继续从事标准化、附加价值低的货物贸易。服务好科创中心☝️👨🏻⚕️,需持续提升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的竞争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务比例方面,即海外资本进入中国,再由中国来主导配置金融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需重构对债务与竞争力之间关系的认知。
二是打造统一大市场🧑💼。拥有统一大市场👩🏽🍼,便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全球货币主导权的地位。
通过海外投资替代🧑🏻🏫,中国可以升级货物贸易,取而代之朝向服务贸易方向转变。
具体来说💐,企业在海外使用中国技术,开展海外生产🏃♂️➡️,最后再将产品进入中国大市场销售👩🏼🦰,让人民币能够通过消费输出到海外的业务市场场景中。
未来🏋🏼♂️,海外投资将会带来中国贸易顺差的下降⛹🏼♂️,同时也可将供应链出海,拓宽服务贸易场景🈸。
利用海外投资与统一大市场,将人民币作为资金贷出去😐,同时中国民营企业通过专精特新的服务贸易🧞♀️,带来更多销售回款,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在高附加价值的情况下,比起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下的人民币资金回流可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
三是重构协同效应。在新动能新格局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需与“五大中心”(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同步发展。上海需延伸经济中心📽🩷,主打科创和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应探索如何形成协同效应,助力长三角形成互相分工的产业链模式🪳。
加快建设“五大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
孙立坚认为♙,上海“五大中心”的协同效应,能够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三张“好牌”。
第一张“好牌”,需求端方面🍋🟩,中国拥有巨大的流量经济和市场。普惠带动更广泛的消费场景增加。借助普惠的方式🤸🏻♀️,创造更加丰富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形成与美国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张“好牌”🔶💮,供给端方面,诸如比亚迪、大疆等产业领头羊对国际产业链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如此一来,供给端的先发优势与需求端的流量经济结合,形成嫁接中国数字、绿色赛道的新型供求关系格局。
第三张“好牌”🎯,有为政府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环境的有力建设及改造👩🏻🎤。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这“三流模式”的建设👤,可以为上海“五大中心”建设深度赋能。
此外,孙立坚强调,比起微观渠道的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依靠开放打造👨🏻🍳,更加需要先从宏观入手,建设好生态环境🦦🐦⬛。
微观层面的渠道🧍🏻、机构和产品的创新,以及确保资本流动的市场开放等举措➖✋🏼,带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全球排名中的提升,确实至关重要。但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培育和优化,就容易出现合成的谬误,导致一线虽放开,二线却守不住的系统性风险📁🐳。
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中央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需将其当成一件事情来统筹推进。”孙立坚指出,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科创板助力打造中国服务贸易的全球竞争力。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标的质量🦸🏿♂️,需进一步严格把关,确保生产链的核心技术尽可能降低对海外技术的进口依赖。
通过服务贸易输出,外国人购买需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持续丰富人民币国际化的场景。
二是临港新片区是中国企业海外进出的桥头堡🤐。新片区发展跨境等新兴金融,便是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双循环的桥头堡。
未来🥲,新片区着力打造的发展模式,类似“一带一路”💃🏿,是服务贸易出口的模式。
三是进博会将统一大市场的衔接作用充分发挥🏂🏽。进博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同开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以及共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长三角样本的新航程。
通过进博会,展示中国技术、中国制造👨🏫,以及中国消费的活力,让世界包括中国海外投资的企业,重新回流到中国市场。
以上三个方面的持续完善,如能组合打出循环的效果,人民币的双循环便可逐渐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便将拥有更加丰富的业务场景和服务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