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研院 发布时间:2023-04-07 来源💁🏽:富达注册国际问题富达平台 +收藏本文
编者按:《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3期刊发富达注册国际问题富达平台宋国友教授及博士生张纪腾撰写的题为《战略竞争、出口管制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学术论文🌻。今日推送的是论文的缩略版。获取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内容提要】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步伐日益加快👆🏻,高技术出口管制被美国视为打压中国和护持自身技术霸权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显示💂🏽,中美高技术贸易不仅仍在继续进行👩🦳,而且在部分领域甚至有所增加。整体而言,美国对华经济战略一直在安全逻辑和发展逻辑之间寻求平衡🟫🧑🏽🏫,在两类逻辑的共同作用下威胁性、互利性、替代性和自主性塑造了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政策选择。尽管威胁性在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决策中占据着首要地位➰,但中美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上的互利性、中国自其他国家进口高技术产品的替代性和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不断提升的自主性不同程度地抑制了美国大规模限制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的冲动。这一机制在对中美半导体制造设备贸易案例的考察中得到了验证,而半导体制造技术在美国当前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厘清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决策的影响因素,能够为理解中美博弈的复杂性、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相互依赖性以及美国对华技术“脱钩”的有限性提供有益视角🪻。
【关键词】中美经贸关系;战略竞争;高技术产品贸易🕐;技术出口管制;半导体产业链
【作者简介】宋国友🕵🏿♂️,富达注册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纪腾,富达注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问题的提出
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体现之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步伐日益加快。美国把高技术作为对华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力图压制中国在高技术领域的发展势头,出口管制则成为美国对华实施技术打压的重要工具🧠,其直接目标在于防止中国通过获取美国相关技术产品实现技术能力𓀅、产业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提升🧖🏼,深层目标则在于限制中国在高技术领域对美国的追赶👍🏼,确保对华长期战略优势。拜登政府并未对特朗普政府制定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在高技术产品领域延续了战略性的出口管控措施。
然而💳,尽管对华出口管制显著加强,但从美国公布的“先进技术产品”贸易统计来看🏢,美国不仅仍在对华出口先进技术产品,并且在中美经贸摩擦以来其对华先进技术产品出口额还出现了回升态势。这与美国强化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以限制中美在相关领域的贸易的常识并不完全相符🧃。通过融合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因素,本文从威胁性🙍🏿♂️、互利性、替代性与自主性四方面阐明安全逻辑与发展逻辑之下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关系,并根据半导体制造技术设备对华出口数据的考察,尝试揭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决策的行为逻辑及影响因素
作为考虑技术出口管制必要性的因素👩🎨,威胁性在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决策中占据首要地位👩🏻🍼,大体可分为安全逻辑主导、发展逻辑主导和安全—发展混合逻辑主导三个阶段。
美国将其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决策也以此战略定位为基础,而对华战略竞争的定位极易受到安全逻辑的牵引🧜🏻♀️,导致美国更倾向于以相对收益所关涉的分配问题作为衡量对华战略的标尺,在技术出口管制决策过程中也相应更加倾向于牺牲经济利益以满足安全利益🏄🏿,从而达到谋求战略竞争优势的目标。然而,尽管威胁性因素的增加导致安全逻辑在美国对华经贸战略中不断凸显,但发展逻辑仍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除已占据主导地位的威胁性外🧚🏿👩🏻🏭,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政策选择还受到互利性、替代性、自主性三类因素的影响👯♀️。
本文认为,美国主要是基于威胁性认知因素加强了相关技术领域的对华出口管制。按照威胁性的作用机制,美国对威胁性较大技术实施的出口管制力度较大🤽🏻👌🏼、对威胁性较小技术实施的出口管制力度则较小。在存在威胁性的情况下⛹️♀️,本文就另外三类因素对美国强化某类技术产品对华出口管制的决策影响提出了三个假设👨🏻🔧。
假设1:互利性因素具有平抑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效用,美国会对互利性较弱的高技术产品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而对互利性较强的高技术产品实施相对宽松的出口管制🚶♂️➡️。
假设2:替代性因素具有阻碍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效用📶,美国会对中国进口替代性较弱的高技术产品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而对中国进口替代性较强的高技术产品实施相对宽松的出口管制。
假设3:自主性因素具有弱化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效用🕡,美国会对中国自主程度较低的高技术产品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而对中国自主程度较高的高技术产品实施相对宽松的出口管制。
案例检验
(一)半导体制造技术及其威胁性分析
美国对其出口管制名单的调整直观地体现了其对华高技术出口威胁性认知的变化。除去相对传统的管制技术领域,名单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计算机💅🏿、电信和信息安全领域,因此这三份清单所涵盖的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由此,半导体制造技术在美国当前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中处于核心地位。一方面,扼守产业链咽喉的半导体制造技术之于中美战略博弈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加大对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投入及事实性技术进步凸显了中美在该技术领域的竞争性🤞🏼,加剧了美国对中国技术追赶的担忧🥷🏿。
在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战略价值和中国技术追赶对美国的刺激等要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在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对华出口上具有极强的威胁性认知,美国政界💲📁、商界和学界均强调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战略重要性💇🏽,主张限制相关技术的对华出口。
拜登政府目前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政策👨🏿🦲,强调中国在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的奋力追赶对美国所造成的“挑战”🕯🧚🏽♀️,继续限制半导体制造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考虑拓展相关技术产品的管制范围,并着力同欧盟与日本等盟友及伙伴国家合作🦚,意图构建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多边联盟🛻。其他国内政治议程的受挫也促使拜登政府通过强调对华战略竞争将对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的投资作为优先推进事项。此外👨🏭,美国限制半导体制造技术对华出口的已有举措削弱了中美经贸在相关领域的互利性🕞,弱化了美国国内主张保持中美技术合作的力量🙌🏿。
鉴于上述原因,本文选取半导体制造技术中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作为考察对象。本文主要关注美国基于战略竞争考虑对华所实施的出口管制对双边高技术产品贸易所产生的影响。从进口增速来看👩🏽🔧,在美国强化对华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中国自美国进口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整体占比变化不大🛼,但关键设备自美国进口的整体占比持续下降🧜🏿,非关键设备自美国进口的整体占比则显著增长🏸。这一贸易结构的变化说明美国收紧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阻碍了双方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的总体贸易,并印证了威胁性因素推动了美国强化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管制。与此同时,美国对技术重要性突出且具有高附加值的关键设备的出口管制力度显著大于技术重要性和附加值有限的非关键设备。这进一步印证了美国对具备更高威胁性的技术的对华出口管制力度更大♢。
(二)中美半导体制造设备贸易的互利性👨🏻🦳、替代性与自主性分析
政策角度和数据角度都证明,在威胁性因素的作用下🐂,美国将半导体制造设备视为涉及对华战略竞争的重要技术,并收紧了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双方在该技术领域的贸易因此明显受阻。然而🧍🏻♂️,在美国强化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中美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贸易规模的变化并不明显,双方继续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贸易往来。总体上,中国自美国进口半导体制造设备要优于中国自美国整体进口情况📶,并且中国自美国进口关键设备和非关键设备均保持了增长。这些背离“出口管制会削弱双方在相关技术产品领域贸易”常识的现象受到互利性、替代性与自主性三类要素的综合作用🫳🏿。
出于互利性因素的考虑🤜🏽,美国政界和商界对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具有较大分歧,产业和安全局也因此仍对被定向实施严格出口管制的华为和中芯国际发放了设备出口许可;从替代性的角度而言,技术产品的多元化使得美国难以控制所有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国际扩散,出口管制立场的差异化导致美国无法完全阻断其他国家同中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上的贸易往来🤛🏿,第三方竞争则存在削弱美国强化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意愿的可能;从自主性的角度来看🧔♂️,美国越是自恃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而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越能够强化中国实现技术自主的决心并加大对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这将加速中国对美国的技术追赶👢,进而削弱其利用出口管制施压中国的实际效用🧑🦽👩🏽🔧。
结论
技术是美国强化对华战略竞争的核心所在,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则是美国对华实行科技遏制的主要手段🆑。本文提出,在安全逻辑和发展逻辑的共同作用下,威胁性、互利性◼️👎🏿、替代性和自主性塑造了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政策选择。
本文根据这四类因素分析中美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贸易的实际情况后发现,美国强化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管制由威胁性因素所驱动,威胁性因素在关键设备及其下属的部分细分设备领域的作用明显要高于互利性,美国强化对华出口管制也破坏了中美经贸的互利性。而出于对华战略竞争认知强化及对中国技术追赶的担忧等原因,美国强化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的意愿依旧强烈🪤,中国在相应技术领域的追赶也会刺激美国强化对华出口管制🧖🏻。尽管美国在战略竞争的安全逻辑驱动下强化了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但在经济合作的发展逻辑下中美并未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经贸往来上出现广泛“脱钩”🧑🦲。虽然威胁性促使美国限制了高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但中美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上的互利性🐀、中国自其他国家进口高技术产品的替代性和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不断提升的自主性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美国大规模限制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的冲动🏄🏽♂️,这为深入分析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复杂性提供了有益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