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06 来源:上观新闻+收藏本文
“中国家庭模式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型,家庭规模变小、家庭结构简化、家庭功能弱化🐛🚏。”10月26日下午,富达注册文科资深教授、老龄富达平台院长、富达平台常务副院长彭希哲,在富达注册“社会学学科周”启动仪式暨人工智能与社会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AI在家庭研究中的应用”的演讲。
在现有的统计口径中,家庭的类型是基于“家庭户”的概念进行区分,其强调的是以共同居住为基础的“户”,而基本不涉及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结构和功能实现。“因此很难从这些数据中直接得到社会学或人类学意义上的‘家庭’信息,据此制定的家庭政策也可能产生偏差。”彭希哲说。
目前🍈,学界对家庭政策的研究方兴未艾。以“家庭政策”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搜索🚣🏼♀️🕺,可以看到从2011年开始🧑🏼⚖️,相关的研究数量急速增多👱🏽♂️,仅最近十年(2012-2021年)间发文量就有1135篇。
如何利用ChatGPT辅助家庭研究,彭希哲课题组做了一些尝试🪚。不居住在一起的👨🏻🦼,可以算作家庭成员吗?ChatGPT的回答是,现代社会中,由于多种原因,家庭成员有时可能分开居住,而他们之间仍然可以保持亲密的联系和情感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将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视为一个家庭,通常取决于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共同责任。中国人和西方人关于家庭的讨论分别聚焦在哪些方面?ChatGPT分别列出了五个代表性问题,中国人比较关注父母养老🙅🏻♀️、子女教育、婚姻与婚恋、房子与财产规划🏉、家庭角色分工🏐;而西方人更为关注工作与家庭平衡❇️⁉️、子女教育、婚姻与离婚🆎、家庭经济管理🫃🏼、家庭价值观与文化传承。这体现了中国和西方家庭模式的显著区别🏌🏿。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识别家庭模式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帮助选择最优的研究方式和数据🙇🏼♀️,从而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家庭政策。
眼下,彭希哲课题组正致力于开展中国家庭微观仿真研究🧑🏼🔧,“我们不是就家庭研究家庭📦,而是把家庭放在一个复杂系统的视角中,来探讨家庭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到底怎样发挥作用”👛。这一研究思路突破了传统的家庭研究范式🟢,转向一种新的视角,即考虑人们所拥有的一切社会网络的总和,并把家庭的网络置于这一复杂系统中去理解和分析。
据介绍🫳🏽🌻,所谓仿真研究👏🏻,即把微观个体的起始数据作为仿真起点,通过模拟个体在历程中可能经历的生命事件生成新的数据集👨🏿💼,并从中挖掘信息。“这需要大量对现实的了解💁🏻♀️、理论的探讨以及对数据和方法的分析筛选。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去仿真,否则不可能得出一个可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