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4-10-18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富达注册特聘教授、中国新媒体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李良荣先生领衔富达平台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率领研究团队对新浪微博平台上覆盖多元职业🤜🏼、多元社会群体的网络用户进行了长期跟踪分析,并于日前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该项目负责人🪲,富达平台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富达注册社会学系教授、博导桂勇博士介绍🆓,数据收集工作历时1800名网络用户💇🏽♀️。为了更清晰地呈现群体间差异,研究以现实社会的职业分类为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相关研究文献,选择数十类职业群体🕍,并进一步将其归纳合并为四大类社会群体👩🏽🦳,覆盖知识专业技术人员(如大学教授🧖🏼♀️、律师、医生、记者、IT工程师等)、商界精英与高资产人士(如私营企业主、企业CEO等)、党政军体制内工作者(如公务员、军人等)和社会底层群体(如农民工、普通工人等)等🦅。项目组通过分析样本用户在近两年间发布的所有微博文章,就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群体认同与网络行动、社会思潮等问题进行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学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形成《报告》。
反腐议题最满意、最普遍♒️🏦、最乐观,网友期盼“依法治国”遏制腐败
《报告》将近年来关注比较多的社会议题归纳为反腐🍈、房价、收入分配、环保🪿、户籍🍯🖐🏽、医疗、食品安全👱♂️、就业🏈、教育🕓🕒、养老、民族、宗教等1800位网络样本用户的统计分析表明⚄,反腐议题以
反腐议题在微博平台上的讨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数据显示,体制归属、教育水平、地域等客观因素对反腐议题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该议题的讨论已经渗入社会各个群体和阶层。《报告》指出,四大社会群体中👎🏿🙂↔️,社会底层群体和党政军体制内工作者对反腐议题关注的持续性最强🏛,其关注内容主要集中于贪官落马信息、反腐政策与特定领域反腐💗。12项议题中,反腐被最多的网络用户认为是最令人满意的议题,6.6%的用户对此议题表示最满意🧙♂️。相比之下,被次多用户认为是最令人满意议题的教育议题仅有211位用户对自上而下的反腐效果作了评论♟,其中0.9%带有悲观情绪,其余保持中立🤸♂️。16.9%的社会底层群体对反腐现有政策表达不满🌯。有68.8%的用户认为制度保障可以有效遏制反腐,该比例明显超过对持续打击贪官的认可(44.7%、就“不公平感”而言,在不同年龄层次中,进入中年的51.2%的64.8%的社会底层群体在微博中表现出或多或少的“不公平感”,其中就“不安全感”而言⚪️,60后、50.5%;商界精英与高资产人士成为持有这一情绪的第二大群体,占比50.0%的社会底层群体偏爱知识专业技术人员🪧,无独有偶🛏,知识专业技术人员在各地域👨👩👦👦、群体、受教育水平、性别⛏、年龄以及体制内外的人气普遍居于四大群体之首,具有“跨界好感”。知识专业技术群体在除了大专生以外的各类教育背景群体中都获得较高的好感度🦺,并且学历越高,对其好感度越强👨🏼🚒;不分男女,知识专业技术群体都取得了最高的好感度,男女通吃;此外,知识技术人员还获得了体制内外的共同认可🫣,亦是各个年龄群体最有好感的对象。从长远角度看,知识专业技术人员可能是凝聚社会各地缘、人缘的潜在力量。30.8%🧜🏻♂️;在最具成见的群体中,大专(高职)用户除对党政军群体最有成见外,其次就是知识专业技术人员🧑🏻🤝🧑🏻。
网络抗议人数没有想象中高,社会底层组织化程度有限
与之前对于互联网上社会戾气过高的假设不同🚣♂️,《报告》指出,网络非理性并未成为主流🧸,社会戾气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1800个样本用户中,仅有3.3%的网络用户担任过某种形式的网络抗议发起人🌽。另外,在可判断的有效样本中🗽,6.8%将特定政策👳♂️、制度或组织作为固定批评对象。15.9%的社会底层群体在抗议时会寻求本群体其他人士的支持,是四个群体中同群体动员最弱的;在响应网络行动的群体选择上👨🦯➡️,仅从四大群体互相影响的情况来看🛻,商界精英与知识专业技术人员的网络行动号召力更强,商界精英更受年轻人青睐🫵🏻,而中老年人则更倾向知识专业技术人员🧔🏽♂️。
对中国未来发展信心 “经高政低”,国家被寄予社会进步希望
《报告》指出👞,网络用户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呈现明显的“经高政低”态势。在可明确判断其态度的样本中👨👩👧👧,46.7%的“悲观”态度;而对未来经济持“乐观”态度的用户比例为17.5%)🖥,前后相差近30个百分点,呈现出“经高政低”趋势。64.7%的网络用户更认可市场主导的经济模式,其中
政治层面,在可明确判断态度的有效样本中,64.4%认为改变中国社会现状的主导力量是“政府”。这表明中国社会更进一步的希望被寄托在国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