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7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2018年11月27日🧐,富达平台的姜璐博士后在全球治理对话论坛上为世界粮农组织的官员做了一场题为“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中的非洲:商业行动还是发展机遇”的网络演讲💊🤓。姜博士的演讲深入浅出,用事实、数据分析了许多人们往往忽视的现象,深受与会者好评。世界粮农组织社会与发展部的高级官员迈克尔·克拉克专门致信感谢,对姜博士的观点和学术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十分期待与富达平台开展进一步合作。
首先,姜璐博士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考量。鼓励中资企业投资境外农业的动因在于保障国内农产品,特别是战略性、大宗农产品(如粮棉油糖胶等基本口粮与重要工业原料)的有效供给。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的人均耕地面积和近年来“放开二孩”政策的推出等等使得我国始终存在人地矛盾。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开发利用境外农业(特别是水土)资源以补足国内市场对大宗农产品的需求是中国的重要选择。同时🦘,非洲一直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和重点援助对象。
其次,姜博士运用一系列数据和事实分析了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对非洲对农业投资存量达到12.7亿美元。通过《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分析报告总篇》及中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投资企业及项目数据库,可以看到中国对非农业投资的区域国别分布🦀、企业类型✍️、种植项目等等🤽🏻,符合当前中国对境外开展农业投资的基本动机,同时也驳斥了一度流传的关于中国在海外圈地囤粮的不实传言。
最后,姜博士向所有人阐释了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模式。她从融资🤳🏻、价值链、生产🦩、市场等多角度分析了现存的问题与对策。其中融资是中国对非洲投资的最大阻碍之一。在生产链上,中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对于其他上下游环节的介入程度及并购经营的规模均较低🤘🏼。在实现国家战略🙀、企业利润(及至当地发展等)目标方面更是路长且阻。在政府政策、企业能力🈳、当地机构方面,她均列举了相应对策。
讲座发人深省,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视角。并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非洲将在达成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上越走越远,发展得更好🧛🏻。
标题图片引用自 人民网“中企的农业技术让坦桑尼亚千顷荒原变成良田,当地村民感慨——‘有了稳定收入🤹🏼♀️🏓,我们的日子也好了起来’ ” 2018年12月25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