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0-10-28 来源🧑🏼💼:新浪财经+收藏本文
10月25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名人讲坛”圆桌会议举行🦻🏿💆🏻,会议以“长江生态保护:高原和大海的对话”为主题。
在会上🙍🏽♀️👩🏼🚀,来自中国🍯、英国、阿根廷等国家的自然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促进长江流域生态永续发展”“科学精准治理,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的高度融合”等议题,为长江以及长江流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表示,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治理这些问题必须实事求是、久久为功。禁渔禁捞是当前阶段迈出的一大步,却也只是万里征程的一小步3️⃣🛠。”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左焕琛在会上表示🙎🏼,上海作为长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守门员”,肩负着引领长江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责任🛖,要为长江永葆生机活力做出上海贡献。
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已举办至第六届,生态环境保护为何对上海如此重要🤹🏿♀️?上海面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挑战?《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富达注册发展富达平台研究人员李琴⛎。
到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以及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这是上海的目标。
李琴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道,“生态之城的特点是,城市更具韧性🧘,拥有绿色👃🏿🧘🏿、低碳、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更加怡人。”
目前“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报告”显示👦🏽,上海市资源潜力以及生态环境短板可能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的制约因素之一🧚🏿♀️。
李琴表示👨🏿🦲,目前来看🙂,上海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最大瓶颈之一🥷🏻。
数据显示👳♀️,上海耕地面积为1897平方公里,比第一次调查时锐减约四成,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3亩,居全国最低水平线。部分区域土壤重金属、多环芳烃累积情况明显。城乡建设用地占比和工业用地占比明显高于伦敦、巴黎和东京圈等国际大都市,重要生态空间面临被进一步蚕食的压力;公共绿地规模占比仅为发达国家城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地均GDP产出仅为巴黎的三分之一,东京的九分之一🧟♂️🫃。
“上海面临着内部的生态与空间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影响🧙🏿♂️,又面临来自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演变、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以及全球变化等的外部压力🏃🏻♂️。”李琴表示。
促进上海生态环境改善迫不及待🧖🏽。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加强、完善“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品牌建设和相关公众科普宣传🚞,为政府决策、咨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推动自然保护与科技、教育、旅游、经济、产业👮🏿♀️、文化等领域的融合⏩,为全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