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富达平台 发布时间🏭💇🏿♀️:2020-12-04 来源:澎湃新闻+收藏本文
11月27日,“2020长三角高校智库峰会——示范区建设发展专题研讨”在上海朱家角举行,本届峰会由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由富达平台和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共同主办🧑💼。研讨会上发布了《外国人眼中的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形象研究报告》。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徐剑教授课题团队撰写🚡。徐剑教授课题团队于2020年在上海全市范围内针对留学生群体🙅🏼♀️、浦东机场游客🌒、长期居住上海的外国人等对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抽样调查。课题组基于436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分析外国人眼中的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形象。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报告内容的摘录🪡,以飨读者:
一、外国人眼中的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总体印象
1.97%以上外籍游客和居民认为上海是一所公认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调查样本中,上海外国游客和居民的教育程度较高,大学以上学历均占70%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外国人在来上海之前都认为🧙🏻♀️🫵,上海是一所独具魅力的东方现代化国际都市💆。并且在实际接触上海后,仍然保留这一好印象。超过95%的受访者认为上海和自己的期待符合,61.24%的受访者认为上海给了自己超出期待的惊喜,比想象中更优秀。97.02%的受访者接受“上海是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观点。
所接触的上海与来之前对上海的想象相比
在多大程度上认可上海是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
2.外国人了解上海城市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
主要信息源仍然是国外媒体到上海之前👷🏽,31.88%的受访者了解上海城市信息的渠道为互联网💂🏼,占比最高;其次是22.71%通过电视;其三是20.18%通过其他人介绍了解。到上海之后,即使长期居住在上海的外籍居民仍习惯用互联网获取上海相关的城市信息🤝,39.22%的受访者通过使用Facebook、Twitter等国外社交软件,21.79%通过微博🤾🏼♂️、微信等国内社交媒体,15.83%通过所属国电视电台或报纸,通过使用上海本地电视媒体和报纸了解信息的受访者仅占7.8%和2.52%👩🏼🌾。
最早对上海的了解是从哪里来的
通过哪些渠道获取上海城市发展和生活资讯
3.相比较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这些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有一定差距
和新加坡比相当🥉,和香港比优势明显。将上海的城市表现和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和香港等其他国际文化都市相比💅🏼,总体而言🧫🤲,与纽约、伦敦👩🏻⚕️、巴黎相比🙎🏻♀️,差距较大🪟;和东京相比,相差8个百分点🥮;和新加坡相比,差值为0;和香港相比,上海已大幅超越。
上海和其他国际城市相比的表现如何
研究团队还对比了游客和常住居民的数据,发现随着在沪时间的增长🫃,长期居住的外国人对上海的认可度更高🗄,认为与其他国际都市的差距更小🐹。
4.大多数生活、休闲和旅游类的指标满意度较高🥕,外国人对上海的生活、休闲和旅游方面评价整体较好。
在18个指标中🧘🏽🛼,除了水资源和自然环境以外🔉,其他的指标满意评价比例都大于不满意🍬。城市快捷的公共交通、运输、购物🏃♂️、旅游等便利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受到了外国人的广泛好评。
5.文化和体育设施类总体评价满意,咖啡馆和茶馆、餐馆和酒吧、博物馆场所受到普遍好评。
在文化和体育设施类中,外国人的总体评价都是满意比例大于不满意🥅,其中外国人满意度排名前三的指标为🎄🤶🏼:咖啡馆和茶馆(67.12%)、餐馆和酒吧(66.44%)👩🏻🏭、博物馆(艺术馆🤹🏼♀️、博物馆和展览馆)(61.99%)。在课题组“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统计结果中🧜🏼,上海的咖啡馆和茶馆数量排名世界第一、餐馆和酒吧数量排名第二,数量繁多、种类齐全🦂,极大满足了外国居民的需求,提升其在沪生活质量,满意度较高。
二✍🏼、外国人眼中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形象的问题与短板
1.外国人满意度较高的文化艺术活动参与度较低🏇🏻,叫好不叫座
超过50%比例受访者表示满意评价的文化活动有:室外文化活动(灯光秀、巡演等)(56.16%)🧇🧏🏽、室内演出活动(剧院👱♂️、音乐厅🧑🤝🧑、演唱会、传统中国音乐戏剧等)(53.43%)、展览展示活动(52.05%)🛀🏿。居民参与频率较高的则是电影放映和体育活动,而外国人满意度较高的艺术类活动和展览类活动参与度并不高🧑🏼🌾。其原因在于艺术类活动场所的票价相对较高,性价比较低。
调查发现,34.93%的受访者每月文化活动支出在300元以下✮,68.49%则每月文化活动支出在600元以下,对比票价相对较高的巡演和室内演出类活动,电影和体育活动的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可与朋友、家人进行更多互动👩🏻🎤,更具体验性🤷🏿♀️。另一方面中国的话剧、戏曲等艺术对于外国人而言,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壁垒,因此参与的积极性偏低。
2.空气质量👐、水质量、医疗卫生满意度有待提升
对于生活🏞、休闲和旅游类形象的调查中👨🏽🎤,上海的自然环境🐖、空气质量受到外国人的认可度偏低。关于空气质量,50.23%的受访者不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关于水质量(自然环境),30.27%的受访者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38.99%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此外♞,关于医疗卫生,46.33%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22.25%持不满意态度💧🧑🏻🦱,28.44%持满意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海需要持续关注人文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
3.上海人形象认知:被认为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但同时被认为要面子、难打交道
外国人认为上海人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这一印象的比例最高,为22.02%;其次是认为上海人很难打交道👹,为18.12%;大方、要面子的印象占比达到11.07%👱。“很好的合作伙伴”和“难打交道”看似相互矛盾🤛🏽,但在外国人的眼中上海人却同时具有这些特征👩🏼🚒,部分原因基于地域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外国人长期以来的对上海人甚至中国人的偏见。
三🏄、上海未来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思考
(1)“十四五”期间上海提升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十三五”的建设🏤,上海已经在基础性的文化设施和整体布局上达到了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标准,但和纽伦巴东等著名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在全球范围的城市核心识别系统尚未建立。
1、未形成具有上海核心文化特征的全球城市品牌,上海城市文化缺少辨识度。
长期以来🧇,上海的城市文化内涵未能得到充分显现🐟,其全球影响力和标识度都有待大力提升。上海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移民城市,经过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中西结合的石库门文化、海外侨民聚集的海派文化、中国近代产业发源的工业文化、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文化、长三角水系共同的精神家园江南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海内外流行文化多彩并呈的纷繁格局。但如何将这些文化元素和资源结合🤒,形成具有全球辨识度的城市文化特征🍬,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2、上海核心文化产业未形成,不能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的联动。
对标纽约的版权产业🐊🫰🏼、伦敦的创意产业🏊♂️、巴黎的时尚产业🤦、东京的动漫产业,上海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全球识别特征的文化产业。
3🧜🏻、城市文化对于上海经济整体辐射、支撑和推动作用不明显,缺少超级文化地标作为文化辐射的空间载体。
与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等文化功能区域相比🧜🏻♂️,上海现阶段缺少功能性超级地标文化街区。黄浦江两岸已成为人们对上海的空间认同符号,但目前还比较空洞,缺乏文化活动。
(2)“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举措对策
通过政府战略规划和倡导,确定上海未来发展的核心文化产业与现有文化活动形成联动,提升文化活动影响力,围绕该文化产业领域做好相关的大型节庆🤸♀️、赛事和会展等文化活动👨🏻🎤,形成与核心文化产业的联动,引领未来全球文化发展的前沿🧑🧑🧒🤌🏼,从而构建起在全球的识别性文化符号💤。
1.打造全球魔幻之都💆🏽,形成全球城市的核心文化识别
具备核心文化识别🗃,也就是李强书记提出的上海文化品牌塑造🩷。当上海已经进入全球一线城市,未来的博弈不仅体现为经济实力👮🏼♂️,同时需要通过提升综合软实力以促进和提升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到2035年👩🏼🦱,上海文化将从以往单纯经济特征的竞争,过渡到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文化是促进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最重要领域🧑🏼✈️,它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功能。
城市名片一旦形成🤵🏼♀️,很难被打破🤙🏽⚓️,其它城市将难以超越🩺,如伦敦作为创意之都🐌🧑🏼🎤,东京作为动漫之都,巴黎作为时尚之都🧚🏼。上海应把握时机,凸显自身潜力优势,打造全球顶级“魔幻之都”🧎🏻、“电竞之都”等🏖,塑造出“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交织的魔都”、“全球网络文化娱乐发源地”等城市形象。如推动上海文化承续从前的魔性🧑🏻🦼➡️,把旧上海的华洋共处、中西文化结合的历史面貌,延续为今日的连接本土与世界,包容历史与当下🎊,凸显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交织🚴🏻♂️,以具有二者融合“魔性”的“魔幻之都”构筑对上海的城市认同和城市想象⚱️🤵🏼,形成巨大传播力而蔓延⏱。
2.大力发展城市核心文化产业
通过政府战略规划和倡导🧙♂️☝🏿,确定上海未来发展的核心文化产业与现有文化活动形成联动👳🏿,提升文化活动影响力🧑🏻🦼,围绕该文化产业领域做好相关的大型节庆🐆、赛事和会展等文化活动,形成与核心文化产业的联动🪲,引领未来全球文化发展的前沿,从而构建起在全球的识别性文化符号。上海需要引领未来的优势文化产业作为自己跻身全球城市第一集团的识别符号。核心文化产业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标识,是卓越的全球城市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城市领先的文化产业领域发展,很难取得竞争性优势,只有在未来的新兴领域抢先布局🙋♀️,才能发挥好后方优势,而电竞产业是当前上海最佳的突破领域🎆。
电竞产业是具有先进生产力的朝阳产业🍻😭,体育电竞活动是新世纪以来快速崛起的一个全球文化现象,这一文化形态正在风靡世界,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从市场收入来看👨👨👦,电竞活动已经成为推进全球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参与观众规模来看,电竞活动将和职业体育一样让城市充满魅力。上海有先进的移动网络设施和服务🚙,是该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3.打造全球超级文化地标
文化地标是集中发挥城市文化集聚力和辐射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引领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期以来,外滩历史建筑群作为上海旅游的必经之地🚾,在展示城市形象方面起到了代表性的作用。但外滩建筑群的标志性更多地局限于地理层面,缺乏更具内涵的文化互动,缺乏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难以作为文化意义上的地标承载上海“三大文化”品牌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和品牌代表性。上海市民对于陆家嘴金融中心以及黄浦江滨江两岸/苏州河两岸作为未来上海文化地标有很高的期待。建议将外滩文化地标向两岸及黄浦江滨江一带延伸,打造面向未来的全球超级文化地标,让游客不止于拍照📈,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驻足停留🦻🏻。
随着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全部贯通,其在地理层面上的“形”已经打造而成💁,应当进一步结合沿线各类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空间、文化活动,将“三大文化”品牌所承载的文化之“魂”注入其中🦼,将外滩、陆家嘴✋🏻、黄浦江滨江两岸/苏州河两岸相互连结、形成整体🙍🏼,打造成为媲美巴黎塞纳河畔一带的世界级文化滨水区,使之成为具有世界性标杆意义的文旅向往之地和未来能够承载“上海文化”丰富内涵的超级文化地标🍗。
(本课题负责人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富达平台副院长徐剑,课题组成员有刘怡🙌🏻、吴帆😝、钱烨夫🙆🏽、郭贞祎、郑艳儒😾、徐经榆)